根据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社会评价的结果,对企业信用进行分级评分,得出相应等级的信用等级。 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给予不同的奖惩措施和信用政策。这对于我们企业管理者来说,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可以从更多的维度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社会评价的结果,对企业信用进行分级评分,得出相应等级的信用等级。 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给予不同的奖惩措施和信用政策。这对于我们企业管理者来说,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可以从更多的维度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分类监管,使我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能更加准确地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降低风险。本文主要是关于企业信用评价对企业产生影响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评价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评价结果等相关问题讨论。

一、企业信用评价的内容
企业信用评价是指由第三方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在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申请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并依据相关规定做出等级评定和结论。 它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行为所产生的各类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能力(信用行为能力),是企业履行承诺或履行合同的能力的体现。 根据发改委于2012年1月发布、2013年5月实施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发改委令第11号)文件规定:企业信用信息由市场主体自主报送,也可委托其他社会机构、组织或个人等采集。 企业信用信息由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也可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实施,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发改办财金〔2012〕1806号)。 根据《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法规〔2012〕1038号)规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一建设,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二、如何正确进行评价
在进行企业信用评价时,首先要对被评定的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例如,被评定为A级企业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满足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或者产业扶持政策、能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等相关规定。其次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例如,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产品技术水平怎么样、资金是否有缺口等。然后要对被评定为B级企业进行了解,根据有关规定,被评定为C级以上的企业将在公共服务中受到限制或者是不允许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等。再次,要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例如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生产经营风险以及管理水平如何等等。 要对被评定为D级以上企业进行了解,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部门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52号)规定: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被评定为D级以上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重点风险对象进行了解,例如存在拖欠工程款、合同违约等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等情况都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三、如何正确使用评价结果
企业的社会评价结果主要是为了对企业进行信用监管,其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规范经营,避免或减少因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造成的各种损失。因此在使用社会评价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监管和约束的依据;2.将评价结果作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和政府采购、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有关单位评定信用等级以及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评选先进企业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3.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严重税收违法经营名单等行为的企业,将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或划拨)、授予荣誉称号以及工商注册登记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止;4.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严重税收违法经营名单,以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将在行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依法限制或禁止。5.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价信用信息提供主体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惩戒的参考依据。